醉翁之意!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 高压油箱问题只是幌子
发布时间:2024-11-04 来源:行业动态
5月25日,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长城汽车于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与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产品型号:BYD7152WT6HEVC2)、宋PLUS DM-i(产品型号BYD6470ST6HEV2)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什么是常压油箱呢?据专业技术人员透露,所谓“常压油箱”是相对于“高压油箱”而言的。
在传统的油箱中,为了平衡油箱内部的压力,防止其可能被吸瘪或是膨胀,需要空把油箱和大气相通,而为了尽量减少油箱中的汽油蒸汽排放到空气中,传统的做法是在油箱与外界的连接管道中安装一个活性炭罐,来吸附汽油蒸汽,然后再利用真空脱附到发动机内燃烧,避免排放到空气中。
对于常压油箱系统,活性炭罐的阀门的触发阙值为4-7kPa,即当油箱内的燃油蒸气压力达到4-7kPa时,位于燃油箱上的燃油蒸气阀就会打开,燃油蒸气将被释放到活性炭罐内,开始吸附工作。
但是,对于DM-i混动车辆(插电式混动)来说,由于其在行驶过程中,主要依赖的是电力而非燃油,而其在纯电模式下发动机不会启动,导致了活性炭罐吸附机会大大减少,加大了汽油蒸汽从排气口逸出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做法是将混动车辆中的常压油箱升级为高压油箱,将燃油蒸气在高压下继续密闭在油箱内,待发动机运行时再经过碳罐进入歧管。
据悉,高压油箱一般可以承受35-40kPa的蒸气压力,承压能力为常压油箱的近6倍。据估计,若升级高压油箱,现阶段的车辆成本大约要高出近千元。
根据2020年7月1日实施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8352.6—2016),国家已经对车辆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蒸发排放做出强制要求,而高压油箱正是弥补混动车排放天然劣势的重要一环。
有行业人士称,目前无论是自主还是合资,除了比亚迪插电式混动部分车型外,其他车企全部都采用的是高压油箱。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长城汽车点名的比亚迪两款车型,正是其插电混动系列明星产品。
回头再来看长城汽车的这份举报,又是抓住了比亚迪部分混动未采用高压油箱的软肋,又是搬出《国六》为其站台,颇有点打蛇打七寸的味道。
其实,长城汽车对比亚迪的“积怨”在此前就已经可见一斑。在今年5月中旬的哈弗枭龙系列上市发布会上,长城汽车总裁穆峰曾多次暗示某车企热衷于控制舆论,关注销量,而忽略了自身质量问题。他表示,“有的车企将‘控制舆论当做第一生产力’,有的车企‘在行驶中自燃、A柱变形却鸦雀无声’,有的车企‘赢了销量,输了底线’。当时就有观点表示,穆峰的讲话实际上就是在“含沙射影”比亚迪。
根据比亚迪2022年全年业绩公告显示,报告期内比亚迪全年累计销量超186万辆,同比增长超150%,一举拿下中国及世界新能源销量冠军。进入2023年,比亚迪销量大增势头依然不减,根据其公布数据显示,仅2023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得累计销量就达到了55.21万辆,同比大增89.47%。在2023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还曾放下豪言,表示比亚迪今年锁定销量目标为300万辆。
另一方面,曾为自主品牌领头羊的长城汽车目前正处于向电动化转型的阵痛期。根据其公布规划,2023年长城汽车销量目标为1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占比目标为40%,即为60万量。目前看来,这个目标要完成希望渺茫。根据数据显示,今年1-4月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仅为4.27万辆。
根据中汽协5月2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比亚迪继续稳坐2023年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当月销量达21万辆,同比大增98.5%;而长城汽车在同期销量仅为1.5万辆,大幅落后比亚迪。
面对新能源领域实力上的悬殊,比亚迪的回应也相当有底气,表示长城汽车送检车辆不符合要求,检测报告无效:“经了解,长城所说的情况,测试车辆由长城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中汽中心(天津) 按长城的要求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检测。测试车辆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即应由第三方抽样、保管及送检,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而长城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鉴于以上,我们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依据!”
同时比亚迪在声明中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比亚迪的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过来调查、取证和检测。
此外,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也在社交媒体上强势还击:“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但是,比亚迪在声明中并未对是否使用常压油箱给出回应。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21年3月30日比亚迪曾申请了一项“油气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的专利项目,在其背景技术中提及:由于汽油的挥发性,燃油箱内的汽油会由于挥发而产生蒸汽,从而使燃油箱内的压力增加。如果不对燃油箱内的燃油蒸汽进行处理,则需要设置高压油箱以满足需求,从而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受本次举报事件影响,长城汽车、比亚迪5月25日午后股价双双跳水,截至收盘,长城汽车跌6.17%报24.8元,其港股跌7.31%报8.37港元;比亚迪跌2.41%报255.6元,港股比亚迪股份跌5.4%报234.6港元。
一方面,长城汽车作为曾经的本土油车之王,本次率先“引战”确实可以让自己重新暴露在聚光灯下,甚至获得高于比亚迪的短时热度,在新能源赛道扩大其曝光量。此外,第一发子弹打响后,后续比亚迪还将迎来相关部门的质检调查,甚至是自检抽查,到时长城可能又会借此机会再发动一轮舆论攻势,市场也会对此事件高度关注。
另一方面,长城在今年5月中旬刚刚发布了其自家的混动产品哈弗枭龙与哈弗枭龙MAX,均分为三款车型,定位分别为紧凑型SUV和中型SUV,售价都在20万元以内。据业内的人偷偷表示,无论是哈弗枭龙与哈弗枭龙MAX的技术路线还是价格区间,对标的产品都是比亚迪旗下的宋PRO DM-i和宋PLUS DM-i。
回过头来看,长城本次向比亚迪发难的两款车型秦PLUS DM-i以及宋PLUS DM-i,在近期均发挥出了亮眼表现。今年2月,比亚迪秦PLUS DM-i推出2023冠军版,以9.98万元的起售价击穿合资燃油车最后一道防线,DM-i车型价格首次下探至10万元以内,并于4月直接拿下轿车销冠;而比亚迪宋PLUS DM-i也在今年4月以2.06万辆的销量位居紧凑型SUV销量第四,为比亚迪该系列SUV打开市场立下汗马功劳。
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据媒体披露,2022年以前长城汽车的哈弗H6曾连续多年霸榜国内SUV市场,但比亚迪宋一经问世,就直接将其从该位置拉下,并于当年登顶了SUV市场的年度销量冠军。另外,长城声明中披露向三部门“递交举报材料”的时间为4月11日,但直到5月25日才向公众披露,而这一天,正是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计划上市的时间。可以说,比亚迪的宋系列,真的是长城汽车心底里难拔的一根刺。
从这个角度来看,长城汽车本次点名举报比亚迪,表面上是想借高压油箱问题敲打比亚迪一番,而实际上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想搭配哈弗枭龙推出的这波攻势,使其在当前的混动车市场上展现一番作为,杀一个回马枪,真乃醉翁之意不在酒。
昨夜晚间,长城汽车再次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5月25日上午通过长城汽车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声明》,公司了解到《声明》发布后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声明》涉及事项为公司日常经营中的相关事项,相关事项的后续进展中如涉及需要履行信息公开披露义务的,公司将按照法律和法规和上市规则等要求及时履行信息公开披露义务。
除此之外,长城还在本次公告中“小有心机”地透露了目前公司的经营状况。该公司表示,截至目前,公司经营状况稳健,并未出现重大改变。营收方面,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0.39亿元。销售方面,公司1-4月销量分别实现6.2万辆、6.8万辆、9.0万辆、9.3万辆,4月同比增长73.14%。出口方面,公司1-4月海外累计销售7.4万辆,同比增长99.1%。
对于比亚迪方面来说,目前的形势已经有点骑虎难下的地步。一方面,在目前舆论高度敏感之际,对于其“软肋”高压油箱问题的任何口径,想必其都会字斟句酌一番。另一方面,倘若本次比亚迪该两款车型质检真的不过关,该公司的声誉将会受到打击不谈,公司还将面临罚款、召回、技术改良等一系列问题,其造车成本也将受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国六b新政靴子落地后,比亚迪的高压油箱问题,可能真的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
2021年11月,比亚迪曾慷慨地将“魏”商标转让给了长城汽车,彼时两者还惺惺相惜。当时,比亚迪方面表示:“比亚迪于2016年1月提交‘魏’商标注册申请,在今年决定将其转让给合作伙伴长城汽车。同时,长城汽车将其他注册商标转让给合作伙伴比亚迪。双方将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国品牌共同进步而努力。”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上一篇:单缸柴油机放炮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