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惠水六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项目开工
发布时间:2024-05-23 来源:行业动态
10月12日,贵州惠水六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及燃具装备制造产业扶贫项目在惠水长田经开区举行开工仪式。惠水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等相关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工仪式,并为项目工程奠基。
据了解,贵州惠水六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及燃具装备制造产业扶贫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亿元,建设内容为燃料成品车间、燃具装备生产车间和办公生活用房等2万余平方米。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贵州省目前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考研炉、燃料机、生物质燃料生产所需成套设备产能最大的生产企业。
该项目一期工程计划于2018年上半年完工并投入试生产,二期工程计划于2019年年底完工。全部建成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以上,税收4000余万元。据了解,从原料收集、种植到成品加工,可带动贫困户就业500人以上,每年为农户直接创收2000万元以上,实现农林废弃物秸秆等循环利用6万余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100余吨。
贵州广益鑫能源燃料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龙通元在致辞说,作为国家“十三五”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成推广应用项目,贵州广益鑫能源燃料装备有限公司将通过该项目建设,为惠水县乃至全省节能减排、产业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10月5日晚,由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承建的马来西亚巴莱水电站导流洞项目首批施工设备顺利抵达现场,标志着巴莱水电站导流洞项目将正式破土动工。
首批进场设备主要包含1台反铲、2台自卸车、2台柴油发电机、1台小型破碎机等,由1艘250t驳船自诗巫码头出发、历经两天航行运输至现场。本次进场设备大多数都用在临时码头、临时道路等前期工程施工。
据悉,巴莱水电站项目位于沙捞越州东南人口稀疏的Rajang河支流巴莱河流上,位于与putai河流汇流处上游3公里、与Rajang河流汇流处上游95公里,距离巴贡水电站约110公里。巴莱水电站作为沙捞越再次生产的能源走廊(SCORE)开发的一部分,旨在开发沙捞越自然资源、提供州经济发展的工业基础、创造就业机会。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9月8日,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4号机组举行竣工仪式,标志着我国出口巴基斯坦一期工程4台机组全部建成。哈电集团在该核电机组中承制了主要核岛主设备。
近五年来,哈电集团全力打造三代核电自主品牌,积极做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核电“走出去”,在核电产业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实现产业从无到有、后来居上。现已完全掌握蒸汽发生器、核主泵、汽轮发电机组等主设备的关键技术,努力打造世界级核电装备供应商。目前已具备年产4台/套核岛、常规岛主设备制造能力,在手核电项目近70个,合同总额300多亿元,合同期持续到2021年。
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格外的重视自主创新及自主知识产权工作,积极承担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以AP1000示范工程、华龙一号示范工程、CAP1400国家重大专项等为依托,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核电产品制造,形成了一系列专有技术,有力提升了核电装备制造能力。现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99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得科技进步奖7项。
近年来,哈电集团新增投资15.8亿元对核电装备制造能力进行重新布局,扩大核电产业规模。陆续建成“四个基地”——以重装公司为核心核级容器及换热器制造基地;以动装公司为核心的核主泵研发、制造基地;以汽轮机公司、电机公司、锅炉公司、重装公司为基础的常规岛主设备制造基地和以佳电股份为基础的K类电机生产基地。成立了国内首家核主泵工程研究中心,在核主泵发展和改进提升的技术前沿上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技术改进和进步,建造了核主泵全流量试验台、小流量试验台,为核电产品的科研开发积累宝贵数据和经验,有力推动了核主泵研制进程。
依托中国核电自主化创新驱动,哈电集团拥揽了“AP1000、华龙一号、CAP1400等系列核电产品的研发制造”的成果,拥揽了“三门、海阳、田湾核电汽轮发电机组冲转成功”的业绩,拥揽了“VVER型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自主化研发国际领先的技术”。
核主泵跳动着的“中国心”。哈电集团拥有国内首家核主泵工程研究中心,推动了核主泵国产化。2016年,自主设计、制造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AP1400主泵屏蔽电机样机成功交付发运,标志着哈电集团已完全掌握CAP系列主泵屏蔽电机制造、检验和试验的关键技术,100%实现制造国产化,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备设计、制造核电轴封主泵和屏蔽主泵电机资质和能力的企业。在300MW机型上,哈电集团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核主泵实现“走出去”,安装工期创下最短纪录。以福清项目、方家山项目核主泵为依托,自主研发制造出国内首台核主泵机械密封。
蒸汽发生器首次走出国门。2013年,三门2号机组蒸汽发生器研制成果获得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阳江4号机组蒸汽发生器实现了业内同种类型的产品首台制造周期最短、质量最优的目标。2017年,K2项目蒸汽发生器突破全部关键制造技术,实现设计制造国产化,首次走出国门。
核电汽轮发电机组实现国产化。依托三门、海阳项目,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瓶颈的制约,掌握了大型半速核电汽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技术,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2012年,研制成功世界首台AP1000机型核电汽轮发电机组。2016年,海阳核电1号机组汽轮发电机非核冲转试验成功。2017年,田湾核电3号机组首次完成核冲转,设计自主化率和制造国产化率达到100%。
同时,在其他系列新产品上实现突破。三门2号机组堆芯补水箱创造了制造工期最短的记录。K类电机余热排出泵配套电机实现国产化,2017年完成了国内首台余热排出泵配套电机产品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化。
中国核电“走出去”始终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应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严格的标准,实行规范管理,建设良好的核安全文化。哈电集团积极探索出适合企业特点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研发的“人员行为工具”管理模式让核安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全员践行核安全文化,将核安全文化体现在产品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通过质量趋势变化分析及质量改进工作,对核电产品做深入分析,将突出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在企业内推广,起到了提示、警醒、学习、交流的作用。同时,全面加强核电产品质量保证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核电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将核电产品的质量保证工作作为核电产业的“生命线”。
中国核电“走出去”将为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哈电集团将着力提升核电核心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努力做到技术上有保障,安全上有优势,经济上存在竞争力,倾力打造我国核电自主品牌,打造中国核电“国家名片”。